• <code id="drz94"><nobr id="drz94"><sub id="drz94"></sub></nobr></code>

    <big id="drz94"><nobr id="drz94"></nobr></big>
    1. <object id="drz94"><menu id="drz94"></menu></object><center id="drz94"><ol id="drz94"><input id="drz94"></input></ol></center>
    2. <th id="drz94"></th>
      1. <th id="drz94"><address id="drz94"></address></th>
        主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主辦:中國出版協會年鑒工作委員會

        首頁>>編輯工作探索

        論行業年鑒中綜合情況的應用

        點擊數:266742013-11-30 00:00:00 來源: 年鑒網

        內容提要:本文討論了年鑒中綜合情況的幾種表現形式及其各自的特點和在寫作方面的差異,并選取15種行業年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我國行業年鑒在綜合情況的應用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并嘗試對行業年鑒中綜合情況的理想比重和寫法提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 行業年鑒;綜合條目


        行業年鑒又被稱為專業年鑒,是我國年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行業年鑒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對行業年鑒的定義是“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門或行業協會、學會、團體等主辦的年鑒”,對其功能的表述是“這些年鑒多由政府部門主管并為本行業服務,其功能與綜合性年鑒基本相同①?!蹦壳拔覈蠖鄶敌袠I都出版了自己的年鑒,據中國版協年鑒工作委員會資料,我國的行業年鑒共有300多種②。本文選取部分以“中國”冠名的行業年鑒進行分析,結合《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年鑒》編制工作實際,探討行業年鑒如何在符合年鑒體例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合理使用綜合情況,最終達到充分體現行業特色的目的。

        一、什么是綜合情況

        中國版協年鑒研究會會長許家康先生指出,以具體作用為標準,年鑒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一是綜合情況,二是動態信息,三是附屬資料,四是檢索系統③。這種分類方法是目前我國年鑒界廣泛采用的一種分類法。按照這種方法,年鑒中綜述、概況、概述等內容屬于綜合情況。

        綜合情況是對某方面年度情況的一個總體介紹,可以使讀者更為便捷地了解年鑒所反映領域的總體情況,對整本年鑒來說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一本年鑒中綜合情況的理想比重是多少?許家康先生曾對國內外較有影響力的30種年鑒進行統計分析,發現這些年鑒中綜合情況所占的比重基本維持在7%左右,他認為這是一個較為合理的比例④。不過,相對于綜合年鑒來說,不同的行業年鑒在結構、內容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故而綜合情況的理想比重應當圍繞7%的均值有一定的浮動,筆者認為,對于行業年鑒來說,綜合情況的比重維持在5%9%之間即可。

        年鑒中的綜合情況基本以綜述和概況、概述的形式出現。在《GB/T4894-2009信息與文獻術語》國家標準中,綜述被界定為三次文獻,“是在一、二次文獻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分析而編寫出來的”。文獻學意義上的綜述是指某一時間內,針對某一專題,對大量原始研究論文中的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專題性強,能反映出這一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概況和概述目前沒有見諸標準或重要文獻的定義。

        在《辭?!分?,綜述被解釋為“綜合敘述”,而綜合是指“把事物各個部分、側面、屬性按內在聯系有機地統一為整體,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個釋義所強調的正與綜述在文獻學方面的定義相一致——綜述的一個重要屬性是通過分析揭示某個專題的規律。在《辭?!分?,概況被解釋為“大概的情況”,“大概”指“不很精確的估計”;概述被解釋為“大略地敘述”,大略的意思是“概要”,即“重要內容的大概”。由此可見,概況與概述雖然有細微的差別,但其側重點都在于大概地敘述重要內容,并不要求進行分析、判斷,基本可以視作同一類型。而綜述的側重點則在于分析歸納,并揭示規律,與二者有明顯的區別。這意味著在年鑒的編寫中,應當區別對待綜述和概況、概述。寫作綜述時應在總體敘述年度情況的基礎上加以分析、歸納,并結合研究資料對未來發展做出一定的預測,寫作概況(概述)時只要歸納、提煉出年度概要情況即可。結合我國年鑒的實際情況,多數年鑒中概況和概述是通用的,在內容、結構和放置位置沒有區別;而綜述與二者雖然在放置位置上沒有明顯差別,但在內容和結構上還是存在不少區別的。由此可見,多數年鑒工作者已經能夠應用綜合情況來反映行業特色,并認識到了綜述和概況(概述)的差別,但對其特點尚未能完全掌握。

        二、部分行業年鑒中綜合情況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

        為了對我國行業年鑒中綜合情況的使用有一個較為明晰的了解,筆者選取《中國經濟年鑒》等15種行業年鑒,對其2011年卷綜合情況所占的比重和具體應用進行了統計分析。年鑒的選取標準如下:

        1.以“中國”命名;

        2.由行業主管部門主辦或主管;

        3.連續出版超過15卷;

        4.獲得一次及以上中國版協年鑒研究會或中國地方志領導小組辦公室頒發的年鑒類獎項。

        經統計,15種年鑒均設有綜合情況,其中,綜合情況占總字數的比重在5%以下的有7種,比例為46.66%;綜合情況比重在5%9%之間的有3種,比例為20%;綜合情況比重在9%以上的有5種,比例為33.34%。具體情況如下圖:


        1綜合情況的比重

        可知,絕大多數行業年鑒已經意識到綜合情況的重要性并在年鑒中加以運用,但綜合情況能夠達到理想比重的還比較少。此外,15種年鑒中,綜合情況以綜述形式出現的有3種,比例為20%;以概況(概述)形式出現的有6種,比例為40%;綜述和概況(概述)都有的6種,比例為40%??蓞⒖聪聢D:

         

        2綜合情況的表現形式

        可知,行業年鑒中綜合情況的表現形式較為單一,超過半數的年鑒只用到了其中一個類型,可推測其對于綜述和概況(概述)的差別及其各自的特點認識不夠深入,尚不能綜合運用。具體到設綜述的9種年鑒,綜述的內容符合定義,有分析有歸納,能反映出這一專題發展趨勢的有4種;在同時應用綜述和概況(概述)的6種年鑒中,綜述和概況(概述)在寫法和放置位置上均有所差別的僅1種??梢哉f,對于綜述和概況(概述)的區別及特點,多數年鑒尚沒有完全掌握。

        此外,從15種年鑒中綜合情況的具體內容和設置來看,還存在以下問題:

        1.少數年鑒未將綜合情況設為固定內容。個別并未將綜合情況設置為固定內容,存在有則收錄,無則不收的現象。這部分年鑒相連的幾卷中概況(概述)出現的位置都不相同,且在目錄或索引中也沒有體現,可以推測其并未將綜合情況設置為框架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處理方法使綜合情況的有無和多少基本依靠供稿單位自行掌握,對于完善年鑒的框架結構,合理分配年鑒各部分比例是非常不利的。

        2.有效信息含量偏低。部分年鑒的綜合情況僅表達了該項工作進展良好的意思,并無事實或數字作為佐證,有效信息含量偏少。以某年鑒為例,該年鑒的概述全文為“2011年,全國××系統各級部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中心工作,履行部門職責,堅持依法行政,強化內部建設,推進科學管理,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這個概述無論把主語換成哪個行業都行得通,既沒有體現行業特色,又沒有反映年度情況,有效信息含量為0。作為行業總體情況或某項業務年度進展情況的總體反映,綜合情況應當包含能體現該行業年度發展情況的數字以及對該行業有重大影響的事件,特別是綜述,更應該對該行業或某項業務的發展趨勢以及同比、環比情況有所涉及,但15種年鑒中,有將近一半年鑒的綜合情況充滿了“進展順利”、“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之類的空話、套話,從中根本無法看出該項工作的確切情形。

        3.綜合情況的比重不太合理。一是達到5%9%理想范圍的僅有3種,比例偏低;二是存在過高和過低兩種情形。有3種年鑒綜合情況的比重在3%以下,最低的1種比重僅為0.65%;有4種年鑒綜合情況的比重在12%以上,最高的1種比重達到了19.68%。綜合情況的比重過高和過低都是不合理的。比重過低很難清晰地反映全貌,這些年鑒的綜述或概況(概述)只是短短百字甚至幾十字,僅簡單列舉了幾個數字,有的甚至沒有任何實際內容,發揮不了綜合情況應有的作用。比重過高則難免與各分項內容過多重復。按照年鑒界的共識,綜合情況與分項記述的重復率只要不超過總篇幅的5%即為合理,但若綜合情況已經占去了將近20%的篇幅,要想控制重復率就比較困難。

        以上結論雖然是針對這15種年鑒得出的,但這些年鑒創刊早、連續出版時間長,在我國行業年鑒中有較大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我國行業年鑒的情況??梢哉f,這15種行業年鑒在綜合情況的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國大部分行業年鑒中都存在。

        三、怎么寫綜合情況

        寫好綜合情況對于一本年鑒來說意義重大。幾年來,《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年鑒》一直堅持學習業界先進理論,不斷完善框架結構,在綜合情況的處理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結合同行業其他年鑒的情況,筆者以為,寫好綜合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將綜合情況設置為框架的固定組成部分。綜合情況是年鑒的重要內容,也是年鑒框架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框架中予以體現。在設計年鑒的框架時,應考慮需要在哪些篇目中加入綜合情況,并以綜述、概況(概述)等形式落實在框架中,同時對供稿單位提出明確要求。此外,目錄和索引等檢索系統也應體現綜合情況。綜合情況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使讀者不需閱讀各分項就能掌握某項工作的年度總體情況,如果無法通過檢索系統直接找到綜合情況,而是需要到厚厚的書本中一一搜尋,那么綜合情況在便捷、全面這方面的意義就會減弱不少。

        2.提高有效信息含量。撰寫綜述時,只要嚴格按照定義,在掌握材料的基礎上加入分析和判斷的過程,就能確保有效信息的含量。概況(概述)的篇幅不宜過長,但決不能因此降低有效信息的含量,更不能以套話充數。對于行業年鑒來說,如果是某項業務的概況(概述),那么應包括該業務年內進展、收效、同比或環比情況以及重要事件等。如果是某區域的概況(概述),則應包含該區域內該行業年度產值、服務總值、從業人員或行業單位數量等重要數字,以及機構建設、重大事件等主要情況。概況(概述)應為讀者提供相當數量的有效信息,使讀者迅速掌握行業內某個領域的總體情況并有可能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此外,概況(概述)的篇幅應結合后續內容有意識地進行控制,以避免與各分項內容過多重復。

        3.中央級的行業年鑒應重視綜述寫作。對于中央級的行業年鑒來說,綜述應當是不可缺少的。首先綜述是在大量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對該行業整體情況的綜合把握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分析探討,具有一定的引導意義;其次,僅有概況(概述)而沒有綜述,讀者掌握的只是該行業某一區域或某項業務的總體情況,缺乏綜合梳理,有“管中窺豹,略見一斑”之憾?!吨袊鴾y繪地理信息年鑒》自2012年卷起設綜述一級目,并分為體制機制建設等9個模塊分層次進行敘述,也對全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分析和判斷,獲得絕大多數讀者的認可。

        4.對綜述和概況(概述)進行合理布局。行業年鑒的篇目設計,大多會考慮行政級別和業務類別。以《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年鑒》為例,該年鑒從國家、省和行業單位三個層面來反映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同時按照業務類型進行縱向劃分。多數中央級的行業年鑒都采取了這種層次結構。針對這種結構,結合綜述與概況(概述)各自的特點,可考慮單獨設綜述一級目,或在國家級層面設置綜述,一來可從地位上突出綜述的重要性,引起讀者注意;二來可從宏觀上把握該行業全年的情況并進行分析,幫助讀者建立整體印象。同時,在各主要業務類型和各省工作之前設置概況(概述),概要介紹該項(?。┕ぷ髂甓戎饕M展、主要成績等,便于讀者快速掌握主要情況。這種布局充分利用了綜述和概況(概述)各自的特點,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行業狀況。

        年鑒的設計和完善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目前,多數行業年鑒都已認識到綜合情況對年鑒的重要性并進行了有益的實踐,也產生了不少理論成果。在我國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年鑒工作者對于綜合情況重要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不久的將來,綜合情況的運用會更加合理,我國的行業年鑒也一定會更加成熟、完善。


        參考文獻:

        ① 劉慧、邵權熙:《年鑒的類型》,《行業年鑒理論與實踐》,線裝書局,2009。

        ② 張衍輝、邵權熙:《行業年鑒及其發展》,《行業年鑒理論與實踐》,線裝書局,2009。

        ③ 許家康:《年鑒編纂入門與創新》,線裝書局,2006。

        ④ 許家康:《地方年鑒框架設計的幾個問題》,《許家康集》,線裝書局,2011。

        (Top)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