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drz94"><nobr id="drz94"><sub id="drz94"></sub></nobr></code>

    <big id="drz94"><nobr id="drz94"></nobr></big>
    1. <object id="drz94"><menu id="drz94"></menu></object><center id="drz94"><ol id="drz94"><input id="drz94"></input></ol></center>
    2. <th id="drz94"></th>
      1. <th id="drz94"><address id="drz94"></address></th>
        主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主辦:中國出版協會年鑒工作委員會

        首頁>>編輯工作探索

        年鑒總纂的重要性與應注意的問題

        點擊數:310172013-11-30 00:00:00 來源: 年鑒網

        內容提要:總纂是年鑒編纂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年鑒質量的主要關口,搞好總纂是一部年鑒成功的經驗。本文認為,總纂要把好政治關、體例關、史實關、文字關、圖表關、校讎關。特別要突出抓好六方面的問題:一是綱目體例問題;二是概述的寫作問題,包括地情概覽寫作和各篇的綜述、章節的概況寫作;三是審改方法問題;四是寫法統一的問題,包括文字寫法統一、表格設置規范及量詞的統一;五是重復交叉的處理問題;六是照片安排問題。

        關鍵詞年鑒編纂;總纂把關;職責


        年鑒尤其是綜合性年鑒被譽為“地方百科全書”,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財政金融、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它既為各級領導機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又為續修志書積累資料。編纂年鑒是一件功在當今、惠及后人的大事。年鑒總纂又是年鑒編纂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對年鑒框架、條目等進行系統的再創造和精加工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提高年鑒質量的主要關口。

        何為總纂?對一本綜合年鑒而言,總纂就是對書稿進行全面梳理,把各部類、各篇目變成有機有效的整體,使其發生質的飛躍,編成一部完整的書籍??傋胧悄觇b編纂的重要階段,是其編輯加工的重要過程,是確保年鑒編纂質量的重要步驟??傋攵ǜ迨钦灸觇b成與敗的關鍵一環,搞好總纂是一部年鑒成功的經驗。目前,有個別年鑒因為人手不足或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忽視了總纂工作,造成了許多諸如體例不規范、文風不統一、交叉重復、前后矛盾、畫蛇添足、記載有誤、數字不準、??贝质璧葐栴}。所以,總纂是編纂年鑒必走的一步。

        如何把握住總纂這一重要環節,使年鑒質量在整體上得到優化,使其充分表現出思想性、資料性、權威性、時效性和語言文字可讀性,是年鑒編纂需要重視的問題。要搞好總纂,首先就要制訂好總纂方案,要選好人;其次要樹立總纂人員的權威性,提高和加強其總纂全書的權力。從大的層面講,總纂的方法就是通覽全書,決斷是非,把好政治關;分合取舍,終定篇目,把好體例關;查核資料,精益求精,把好史實關;斧削筆潤,精雕細刻,把好語言文字關;橫打豎克,總分相符,把好數字圖表關;精校精勘,運用好“四?!?,把好校讎關。從具體方面看,筆者認為總纂要重點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問題。

        一、綱目體例問題

        綱目是一本書之總綱,綱目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該書的質量。事實上,筆者發現有很多地方年鑒不少篇章就是因為綱目設置不合理、沒有科學分類而造成了邏輯混亂、條理不清、前后記述重復交叉和缺漏等情況。雖然在一本年鑒編纂之前,已經制訂有一個粗綱目,可能也經過大家的研討,但總綱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年鑒啟動編纂之日開始至印刷出版之日為止,綱目要根據實際進行不斷的調整完善。年鑒因其特定的年度性和地方性,每部年鑒綱目都會因客觀形勢的變化有所不同,更不是一成不變的,照抄照搬顯然是不行的。隨著對篇、章、節、目內容理解的不斷深入,綱目需要進行不斷完善。

        總纂對綱目的審核是其審核的重點。在總纂中一旦發現某篇目綱目設置有問題,就一定要“快刀斬亂麻”,動大手術,從綱目調整起,重新按照合理的篇、章、節、目調整內容。那樣雖然表面看上去似乎手術動的比較大,可實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怕動手術,純粹地改改文字,就如同一個腫瘤不切除會引發大面積潰爛一樣,整部年鑒就會功虧一簣。

        二、概述的寫作問題

        年鑒是條目體,條目寫作無疑很重要,作為總纂重點要考慮條目內容是否具有典型性,記述是否具有完整性,資料是否具有可靠性。但是,因為專題條目一事一條,相對比較好寫,而概述要反映的內容較多,需要通盤考慮,尺度比較難把握,所以總纂要特別注重對概述部分的審讀。這里所說的概述包括兩方面:一個是地情概覽(省情概覽、市情概覽、區情概覽等),另一個是各篇的綜述和章節的概況。

        地情概覽的寫作是總纂需要認真把握的。所謂概覽,就是對某一地區總的情況介紹。概覽各地設置不同,雖然都包括自然地理、區劃人口等一般性內容,但各地要有體現當地特色的專題性內容。概覽是一個地方的綜合性簡介,也是全書的靈魂,要如何用較少的文字反映比較廣泛的內容,并使其更具本地特色是總纂人員需要考慮的,簡單交給一位普通編輯編纂看來是根本無法到位的。也只有等總纂把全書通讀完成后,才會更深刻地了解當地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特色,概覽寫作才能真正地體現某地的發展面貌,也才能高屋建瓴地拿出一個真正的“總體概述”來。

        各篇的綜述和概況同樣非常重要。由于責任編輯的能力有限、水平參差不齊,往往有很多篇目的綜述寫出來的實際效果都是不到位或者是干脆不能采用的。有的成篇累牘,有的寫成機構介紹,有的寫成大事記或總結報告,也有的過于簡短沒有反映當年節點變化,還有的沒有考慮到年鑒資料保存的連續性,記述不完整,事物有缺漏……出現以上種種問題怎么辦,就需要總纂統稿的時候來及時發現問題。當然,越是綜合性強的篇目下的綜述就越難寫,就要考慮抓主要矛盾,哪些才是主要矛盾,這就體現總纂的認知水平了。當然,不同的篇目寫作要求也不同,我們必須根據實際具體分析。綜述內容既要體現當年現貌,也要體現縱向、橫向相比的變化,還要體現總量。

        三、審改方法問題

        審改有兩方面,一是宏觀審改,從整體上全面審查,看是否抓住了關鍵,把握了大端,寫出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反映當地的真實面貌。二是微觀審改,從內容記述中看是否實事求是,記述是否周密、合理、科學,是不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傋脒^程中,除總纂人員一個人從頭至尾審核外,我們還可以考慮增加審核關,多一個人多一道關,對我們提高質量是非常有好處的。在此方面,各地都有很好的經驗可以值得借鑒。比如,《張家港年鑒》就要經過“兩大關”的審改:① 內審關,即總纂人員組織責任編輯內部交叉審改。② 外審關,請權威部門、領導和行家審查。這些經驗都是我們在總纂中應該吸取的。在審稿中,特別要注重增加“一關”,什么關?就是負責提供資料的各部門審稿關。有些同志可能認為,材料不都是各個部門提供的,還需要再一次讓他們審嗎?從《張家港年鑒》的實踐證明,非常有必要。第一次提供資料的往往只是某部門的辦公室秘書,由于他們所處的角度決定其很可能對某些具體業務不了解,或了解得不透徹,或遺漏一些重要內容,在審核時要求部門一把手或分管領導審核,那就往往會發現許多之前沒有發現的問題。如果同類相關部門、一個綜合篇目一起召開篇目審稿會的話,大家在聯絡感情的同時,通過共同探討過程,互相提醒,效果會更明顯,我覺得值得推廣。

        四、寫法統一的問題

        1.寫法統一首先是文字寫法要統一。因為一部書不僅是由許多不同責任編輯共同編輯完成的,更是由許多不同的部門撰稿人提供不同的資料合成的。由于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社會分工不同,文字水平參差不齊,認識各異,所編纂的稿件必然有差別。最簡單的,同樣一句話,有些人喜歡先寫時間,后寫事件;有些人喜歡先寫事件,把時間穿插在中間寫,寫什么事于什么時間完成的,雖然都沒有錯,但讀者看來就會覺著整本書不統一,年鑒就會像資料匯集本,作為政府年度公報就缺乏權威性了??傋刖鸵撠煱堰@些雖然不錯的文字按照同樣筆法進行規范。我個人比較贊同先有時間后寫事件的這種記述方式,這種方式體現了年鑒按時記述的特性。

        2.寫法統一還要考慮表格設置也要規范。表格規范的重點是表頭,表頭設置要統一。我曾經看過多部年鑒,都沒有很好地注意到表頭的問題。有的表格表頭表述方法是先寫時間再寫地點,有的先寫地點后寫時間,有的干脆時間或地點缺項、表述不全。有的寫××情況表,有的寫××統計表,有的寫××一覽表,有的又寫成××情況一覽表。有的最后有“表”字,有的又沒有“表”字;在接轉第二頁的時候,有些有表頭、有些又沒有,有些寫了“續表”二字,有些就缺了。更有甚者表格有橫排、有豎排,讓人看書還要顛來倒去的看,這些往往讓人覺得很亂、不規范。我建議表格統一按照“表×年份+區域范圍+主題+情況(或一覽)”表述。因為前面有了表序,標題最后就不需要再加個“表”字了,以免重復。同樣,“情況”和“一覽”意思是一樣的,不用來個“情況一覽”進行同義反復,而表格本身就具有統計意義,一般不需要在表頭加“統計”字樣。對于人員名單的表格,相對比較特殊,最后直接用“名錄”即可。表格原則上采用橫排,不要豎排。

        3.寫法統一更要注重量詞的統一。為什么要單獨強調量詞問題。因為量詞統一,可以使文章看上去整齊劃一,更能體現年鑒的權威性。有些量詞好幾個都可以用的時候就要挑準一個作為自己年鑒使用的標準。比如寫“有教師5人”、“有教師5名”,使用上應該都沒問題,關鍵要注意全書統一。不要一會用“名”,一會用“人”。當然,從精益求精的角度看,就要考慮哪個量詞使用更恰當些?!稄埣腋勰觇b》在實踐中得出,如果是量詞在名詞的前面,用“名”比較合適,如:“有5名教師”;而量詞在名詞之后,用“人”顯得更恰當些,如:“有教師5人”。同樣,“開工5個項目”、“開工5項項目”都不錯,但是“5個項目”顯然就比“5項項目”更好。這些都是我們在編纂實踐中發現的問題,也是總纂需要認真考慮規范的。

        五、重復交叉的處理問題

        在客觀世界中,事物之間的分工是相對的,聯系是絕對的。由于事物分類的多樣性和考慮事物記述的完整性,因此反映各類事物的綜合性年鑒出現內容交叉重復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不能簡單重復。要妥善解決交叉問題,以加強年鑒的科學性、整體性。出現交叉的現象大體有三種,即事業交叉、地域交叉和體裁交叉??傋雽徃臅r對三種不同情況的交叉,要視其產生的不同原因,采取詳略互見、角度不同和側重點不同等辦法解決。

        在處理交叉重復的同時,總纂還要善于從一個篇目的內容中及時發現其他相關篇目的記述疏漏。比如看到教育、公安、稅務系統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就要想到信息化篇有無提及等等??傋胫?,特別要考慮年鑒不僅要體現成績的方面,存在問題同樣也要記述。例如某地木材資源豐富,木材加工企業的年收入是當地財政收入的主體,是該地經濟的一大優勢。寫這種優勢當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木材加工業的競相發展,木材砍伐過量,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又給林業、農業及其他各項事業帶來不利影響,產生了劣勢??傋霑r,不僅要寫優勢,也要在相關篇目中適當表述其不良影響。這樣既寫優勢,又注意到其產生的劣勢,就比單純記述優勢深化了一步,也更加全面真實地反映了情況。這樣的年鑒稿,就有了質的不同。

        六、照片安排問題

        總纂除總纂文字外,還要一個重要的方面不能遺漏,就是對照片的總纂問題。照片是全書文字的補充,也是能最直觀反映歷史的有用的資料。從某種程度講,照片比文字更能直接反映當時面貌,所以很重要。作為總纂,要根據地方特色和年度特色把握好年鑒彩頁的照片選題,隨文插圖要注意與條目相契合,要做到年度重大事件的照片不缺、不漏,政治、經濟、城建、文化、民生和農業、工業、服務業多點面照片都要有,還要考慮排版美觀、實際。切不可任由責任編輯“揀到籃里就是菜”,毫無章法,有照片提供來的就放,沒提供就算,只求“花花綠綠”即可。

        由于各地情況不同,年鑒所記的內容不同,編輯人員的素質不同,總纂工作量也不盡相同。但是,以上所述的需重點把握的這六個問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也只有把握了以上問題,才能真正地做好總纂工作。以上只是筆者的一點淺見,各地都有許多先進經驗,要出精品,各地就需要吸收外地的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加以創新,只有認真抓好總纂,才能真正編纂出高質量的年鑒。


        參考文獻:

        ① 高生記:《年鑒總纂中應注意的問題》,載《滄?!?/span>1995年第4期。

        ② 高生記:《年鑒總纂要注意的三個問題》,載《中國地方志》2003年第2期。

        ③ 陳連和:《奮力拼搏,加速總纂成書》,載《新疆地方志》1989年第2期。

        ④ 郭德滏:《總纂是保證志書質量的關鍵》,載《新疆地方志》1989年第2期。

        ⑥ 唐天堯:《關于志書總纂的幾個問題》,載《福建史志》1991年。

        ⑦ 柳成棟:《如何搞好志書的總纂》,載《中國地方志》2007年第5期。

        ⑧ 富文:《保證總纂質量,加快修志步伐》,載《新疆地方志》1990年第2期。

        (Top)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