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節(jié) 請高手招高徒辦武校
張文彬在西山跨出的另一個步伐是:在武林中聘請高手。他明白,要辦好一所武術(shù)學校,教練是關鍵,古人說名師出高徒,這無疑是一句真理。無論是請名師還是聘高手,這對于從武林中走出來的張文彬來說只是“涮涮水”一般的小事,只需揮揮手,就可以過來一大幫。而且一般功夫的,他還不要,凡被請到西山的,要絕對的高手。
果然!張文彬向他當年在少林寺里一起摸爬滾打的師兄弟們招招手了。
先來了陳振東等幾位師兄弟。
張文彬見師兄來了,恭恭敬敬地作了一個揖,說:“師兄。∥懔,讓你從大中原來到這小西山,但你不來,可不行呀。幫我撐一撐,我個子矮,總怕?lián)尾黄饋怼?br />
陳振東說:“當初我們師兄弟說過,誰有困難幫誰。”說了這句,停了停又說:“文彬,你能下決心辦武校,我很高興。當時在師父跟前,你口口聲聲說不辦學校,我還覺得你特別犟。你想,我們武林中人,在這年代,不辦武校干什么?總不能像過去的武藝人一樣,去街頭賣藝吧。再說了,辦武校,弘揚中華武術(shù),好事呀。”
張文彬聽了笑笑說:“辦學校太苦太累,過去一看到我們師父為他那武校操心勞神,我就受不了,自己也不愿遭這個罪。這路七走八走,又走到這道上,想逃都逃不掉。今天我既然走上了辦學的路,我就一定要先辦好,后辦大,辦不大,我就不辦。”
陳振東回說:“對呀,古時不少忠勇之士,還有不成功便成仁的說法呢。”
說到“辦大”這兩個字,張文彬以旺盛的事業(yè)心,對陳振東說:“師兄,你沒來時,現(xiàn)成的這個班由我自己帶,你來了,就全交給你了。我得去發(fā)傳單,貼廣告,要把這西山武校辦大,就得招生!”
“這里的訓練有我,你就放心吧。去貼廣告什么,機靈著點兒,別讓城管給攆得滿街跑呀!”
“西山武校的招牌要打出去,只能靠滿世界跑了。在廣播、電視、報紙上做廣告,這些個正規(guī)媒體也不讓你發(fā)布廣告,為什么?因為你的學校還沒經(jīng)政府批準唄。再說了,就是讓你做,那就得花錢,我們哪花得起?辦學校,太需要錢了,恨不得種下一棵樹去,長出的葉子都是錢。”
陳振東聽了,哈哈哈地一陣笑,說道:“那得請神仙來種神樹,到夢里去種神樹吧。你上街貼廣告,我呢,盡力把武術(shù)班辦好,辦好了,也是一種廣告。“
“那是活廣告。”
說著說著,師兄弟兩人都哈哈哈地笑了起來。
張文彬之所以是張文彬,就是他身上所有的骨頭都是硬骨頭。他知道什么叫創(chuàng)業(yè),他同樣知道,要把他的西山武校辦大,得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滿城鄉(xiāng)、滿大街地貼廣告,這本是進城農(nóng)民工的活,抑或是到處拾荒、拾破爛群體才肯干的差事。但現(xiàn)如今,作為西山武校一校之長的張文彬,卻是親自“操刀”。常常是一捆廣告,一桶漿糊,一袋“光餅”(福清當?shù)赜妹娣劭局频囊环N食品),就這樣從福清貼到莆田,再從莆田貼到泉州,又從泉州貼到廈門。然后,再回頭,從長樂貼到福州,又從福州貼到閩東、閩北、閩西……更有甚者,從福建省內(nèi)貼到省外,勁頭上來了,張文彬大有走遍天下、貼遍天下的勢頭。
為了逃避城管的干涉和處罰,張文彬不得不晝伏夜出,口袋里沒有幾個錢,連最末流的旅店都舍不得住。那就有廟堂蹲廟堂,城區(qū)里找不到廟堂就躲樹陰,或是找一些公共設施以避風、擋雨。夜幕一旦降臨,張文彬就像那貓頭鷹,眼睛里放出來的都是光。
風餐露宿,夜以繼日,風雨兼程。張文彬就憑著自己身上那千百塊硬骨頭組合起來的,似乎是“刀槍不入”的身軀,拼著事業(yè),拼著未來。他平日里一般不唱歌,但在他心里,卻是把那首“愛拼才會贏”的閩南勁歌里的歌詞背得滾瓜爛熟:“……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運,總嘛要照起來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更新時間:2015-10-18 18:34:17 | 閱讀: 次 | 編輯:劉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