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慶典活動之后,西山武校知名度進一步擴大,教職員工進一步聚集,學生數(shù)再次激增。
這個時候,相當一部分家長對西山武校堅持多年以武術(shù)教學為主體,以文化教學為附設的教學體制提出異議,不少家長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夠從事正常的文化學習,把武術(shù)訓練僅作為強身健體的一種手段的要求日益強烈。還有部分家長因?qū)ξ魃轿湫?ldquo;武強文弱”現(xiàn)況的擔憂,不敢把子弟貿(mào)然送來,擔心來西山武校后,武術(shù)是高強了,但文化卻是落后了。
文武并舉的呼聲在西山校內(nèi)外此起彼伏。
西山武校教學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
原來只想把少林武功的真?zhèn)鳠o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弟子的校長張文彬,好長一段時間都在努力地改變著自己的觀念,把自己從單純武術(shù)學校的辦學模式里拔出來,以順應學校的發(fā)展,形勢的變化,以及學生和家長的需求。
張文彬當年剛走出少林之時,因看到自己的師父辦學是那般地嘔心瀝血,曾多次告戒過自己不走辦學之路。但自己武藝在身,少林武術(shù)的宗旨又重在弘揚,即便要弘揚,也總不能盲目地上街,見誰教誰,辦學建校成了自己的必由之路。歷經(jīng)四年一千多個日夜廢寢忘食的艱辛,才把西山武校昂揚地立了起來。不僅立于全省,還立于全國的武術(shù)學校之林,而且還日益的“木秀于林”。四個春夏秋冬了,學生多了,要求也就各異。學生不僅沖著西山武校的“武”來的,也沖著西山“文武雙全”來的。武術(shù)是中華之瑰寶,崇文尚武更是民族之精神。這個理,張文彬不能不懂,也不會不懂。他對辦學立校,要么諱莫如深,鐵心不辦。但一旦走上辦學之路了,那就當仁不讓,要辦就得辦成“一鳴驚人”。沒有驚世之作,也就冤了他張文彬了。古時做詩的文人常說要:“語不驚人死不休”,他張文彬辦學校也得“校不辦強死不休”。而今四載辦學路已不是操刀弄棍,拼拼殺殺這一條道了,單是這條道,想必也走不遠,文武兼?zhèn),勢在必行呀?/span>
經(jīng)一段時間的思索,一天,張文彬親自摘下“西山武術(shù)學校”的舊校牌。從此,“西山文武學校”在西山這片古老的土地誕生了。
“以文塑魂,以武健軀”為辦學宗旨的旗幟,在西山上空獵獵飄揚。
西山邁上了新的臺階。在更高一級的臺階上,看到了比原先更多更美也更遠的風景。有位西山的友人給西山文武學校贈送了這么一幅墨寶:“文能治國才子地,武可安邦桑海田。”真是說出了西山人奮斗的最高境界,更鼓舞了所有的西山人一往無前地走著前面的路。
西山的又一個新紀元開始了。
巧的是,“西山文武學校”新校牌剛掛上校大門不久,校內(nèi)就出了一個英雄。有個叫李英雄的學生在福建省第十一屆運動會上奪得52公斤級散打金牌,真是心想事成,天道酬勤!
這個時候,西山又走進一批來自大江南北的英雄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