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收獲的夏天似乎來得特別的早,走過了四個春夏秋冬的西山校園已是今非昔比,幾年前一個僅專事于招收一些家庭里不適宜在課堂里上學,懼怕接受文化知識,但又喜于在戶外拼打廝殺的“頑童”的西山武術學校,而今已是課堂里書聲瑯瑯,課堂外刀光劍影,文武兼修的一所新型民辦文武學校了。
校長張文彬也從當年創(chuàng)校,因武術教練不足,自己“頂班”,親自給學生傳授武藝,轉化為在帶班上“全脫產”,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思考辦校擴校的大政方針之上。當然也常常騰出時間為全校的教練開設培訓課,讓教練們原本已經不凡的身手,在自己的點撥下更上一個臺階。
常常佇立于西山土地上思考著學,F狀和未來的張文彬,把鄧小平先生“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的經典話語,在心里默念了千萬遍。他發(fā)誓,無論如何要把西山發(fā)展起來,把自己當年曾經立志不辦校則可,一旦走上辦校之路就非要辦大、辦強不可的決心付諸于實現。
既然自己的學校已一步一步走上“以文塑魂,以武健軀”的道路且還具備相當的規(guī)模,就要講求紀律和秩序,真正走上“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辦學之路。
一場前所未來的治校方略在張文彬腦子里日臻成熟。
他對自己學校各處室、各部門,以及內外上下的人員都有一個明確的職責要求。他先從自己做起,從原來校規(guī)校紀的基礎上修訂出一個《校長職責》,從“全面認真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開始到“發(fā)揚民主,群策群力,提高學校決策水平”;從“組織制定與實施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和學年、學期工作計劃到“制定學校各部門人員工資標準;從“負責學校中層以上領導干部的招聘和安排工作”到“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完善教學設備、設施”……林林總總、上下九條。在一次行政會議上,張文彬向與會者展示《校長職責》,說道:“有了這一紙《校長職責》,我自己的工作就有章可循,有條文可依了。‘職責’是怎么制定的,我就怎么做,做不到的,或者在做的過程當中,打了拆扣的,大家可以監(jiān)督,可以提出批評。我呢?可以改正,改正以后,一定做得更好。既然我這個一校之長都認真按職責辦事了。那么,在西山工作的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職責,應當有必要的條條框框來從事自己手頭的工作,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辦好西山文武學校而一起努力。”
自此,在原有草稿條例的基礎上,逐章修訂出《常務副校長職責》、《文化校長職責》、《總教練職責》,直至《勤雜人員管理制度》等共計三十二項職責、制度、規(guī)定和條例。其中《班主任職責》、《教研組長職責》、《課任教師工作職責》、《教練職責》、《教練守則》等等一應俱全,大凡涉及到教學、教練工作的,內容尤為細膩。
學校辦公室把這修訂成之后的三十二項的職責和制度、規(guī)定等等,編撰成冊,封面以《福建省西山文武學校管理條例》下發(fā)學校各處室各部門、各崗位。有關人員還人手一冊。
校長張文彬在這冊“管理條例”的扉頁上印上這么幾句話:為了貫徹《西山文武學校管理條例》,為了全面提高教職工的自身素質,為了有效提高學校行政各部門的管理水平,把管理條例和西山文武學校幾年的辦學管理經驗融為一體,是實用性很強的手冊,希望行政管理部門的領導及教職工認真閱讀,融會貫通,使自己的工作有章可循,對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有百益而無一害……
以幾十項規(guī)章制度修訂成冊,廣為散發(fā),廣為宣傳,號召在校人員認真貫徹執(zhí)行,這在西山文武學校還是第一次。
這昭示著西山文武學校從昔日的“野戰(zhàn)軍”到現在的“正規(guī)軍”;從創(chuàng)校的普通武館過渡到文武并舉的規(guī)范化文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