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幼兒園 | 小學部 | 初中部 | 高中部 | 職專部 | 校園新聞 | 武術特色 | 藝術特色 | 體育特色 | 足球特色 | 西山課堂 | 文藝匯演 | 家長課堂 | 專題 | 班班通
當前位置首頁 > 海納百川 > 第十一章 第一節(jié) 育人加減法
第十一章 第一節(jié) 育人加減法
    一日,總校長張文彬又像往常一樣,在校園巡視,忽然,他看到一隊小學部的學生遠遠走來,正好一位教練迎面走去,訓練有素的小學生們齊聲地叫了一句:“教練好!”沒想到那教練竟然充耳不聞,就連眼睛都不朝著向他問好的學生們看一看,漠然地走過。張文彬看了大怒,大踏步朝那個教練走去,一把拉住他,大聲責問道:“學生到底欠你什么?你以為你是誰?學生見到你都要拍你的馬屁嗎?莫名其妙!”
    為了這種現(xiàn)象,張文彬不止一次生過氣。在第二天周末的中層干部行政例會上,張文彬舉出了這個事例,再次要求各學部、各處室重視教育自己所管轄的教職員工,開展講文明,講禮貌,爭當師表,以及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活動,讓文明禮貌的良好風氣在西山真正地樹立起來。
    當然,作為一校之長,他也深深知道自已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各方面的素質(zhì)都參差不齊,教書育人的任務也是十分繁重的。
    不久,就有教師向總校長張文彬反映,剛到校報到的新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差,初一學生連自己的內(nèi)褲都不愿意洗,進一次澡堂就扔一條內(nèi)褲。有家長投訴:內(nèi)褲一買就是一打,但半個月左右就全沒了,又得買新的。無獨有偶,有位初中部的班主任,在自己班里的學生淋浴后,竟然在澡堂里發(fā)現(xiàn)27條丟棄的短褲。且至還有幾套校服。學生洗完澡套上新的,換下來的要去洗,麻煩,管他新的舊的,往一邊一扔,就懶得再看一眼了,更不要說去收起來,去洗。在家十幾年了,壓根就沒洗過衣服。但洗一次澡,扔一回衣服,這種壞習慣不改,怎么得了?
    張文彬聽了類似報告后認真地想:這就給西山教書育人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西山不但要給學生以文化知識,而且還會學生做人的道理,教會學生怎么生活。倘是就因為這類事去嚴厲指責他們,甚至罵他們,那都是不允許的,罵只會把他們罵反感,而不會讓他們在罵聲中明白怎么洗內(nèi)褲。作為西山的師長要動之以家長的愛心,曉之以老師的道理,教孩子們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
    這時候,張文彬想起曾在電視里有位老雕刻家這么說過:“雕刻是減法,因為要從一節(jié)木樁上用刀把多余的、無用的部分一刀一刀削下來。因此要特別的細心,一旦粗心了,就要把有用的部分也削下來了。而泥塑呢?卻是加法,把一塊又一塊有用的、有助于成形的泥貼上去,最后貼成了一個成品……”這位老雕刻家說的話給了張文彬一個很大的啟示,無論是雕刻還是泥塑,這減法和加法都可以用到培養(yǎng)人才上面去。教授知識時校需要的是泥塑的加法,“貼”上文科的知識再“貼”上理科的知識,還給貼上藝術的、體育的,凡是他們沒有的,又是需要的知識,都得逐日逐月逐年地貼上去,直至他們成為人才。對于學生身上的缺點,那么,老師、教練們就要學習雕刻家,要把他們身上的不良習氣,用人性慈愛的“削刀”和“銼刀”,一塊一塊,一點一點地“削”下來,把無用的、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部分削下來后,手中的“作品”也就是“產(chǎn)品”“成品”和“精品”了。
    以雕刻的減法和泥塑的加法去培養(yǎng)人才,應該成為西山學校的辦學之道。初中生不明白如何收拾自己的內(nèi)褲,作為老師、班主任就要用泥塑和雕刻的加減法去幫助同學們。“加”上去的是讓他們懂得勤儉節(jié)約,不浪費、不奢華的好習慣。這些好習慣要一點一滴加上去,不要妄圖一天兩天內(nèi)就由“瘦子”“吃”成個“胖子”。壞習慣也要一點一滴地減下去,也不要求因為一天兩天內(nèi)就把一個大胖子減肥減成一個標致的好身體。所謂“鐵杵磨成針”、“水滴能石穿”,也就是這個道理。
    張文彬決心把關于西山在育人上實行雕刻和泥塑的加減法這么一個重大育人方法,要在有關教學改革的會議上或教學研討會上提出來,與德育工作者和老師們共同探討。一句話:不要指望用種植胡蘿卜的方法去收獲人參……
更新時間:2015-11-04 16:11:11 | 閱讀: | 編輯:張越
Copyright©1994-2022 西山教育集團 版權所有 全國咨詢熱線:0591-85316863(福建西山學校)
閩ICP備10203392號-2 閩公網(wǎng)安備 35018102000197號
幼兒園更新統(tǒng)計 | 小學部更新統(tǒng)計 | 初中部更新統(tǒng)計 | 高中部更新統(tǒng)計 | 職專部更新統(tǒng)計 | 電視臺更新統(tǒng)計 | 騰訊視頻一 | 騰訊視頻二 | 騰訊視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