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霞浦,昔時只聽得海浪拍岸,千年荒涼的三沙鎮(zhèn),今非昔比了,三沙民眾與隔海相望的臺灣島的商貿往來已日益豐富多彩起來。昔日靠大船出海捕撈魚蝦為生的三沙百姓,而今卻是用一艘艘新嶄嶄的機帆船,把福建以至大陸的商品送到臺灣商人手中。又從臺灣商人那里獲取來自臺灣的各色貨物,再投放大陸商場,從中贏得不菲的利潤。
原來以農牧副漁為生的卞成中而今也卷入對臺商貿的浪潮之中。兩夫妻在三沙鎮(zhèn)開一個店,生意不錯。有了資金,就把店鋪“滾動”到霞浦城里,生意又是“芝麻開花”。卞成中夫妻不僅富裕了還奔了小康,看到閩東連接浙江的高速公路開通之后,沿途的經濟飛速的發(fā)展起來,特別是久負盛名的福鼎太姥山風景區(qū),有了便捷的交通之后,游客如織,卞成中夫婦眼熱了,一番籌劃,決定把店開到景區(qū)去。福鼎雖與霞浦鄰縣,但也是百公里之隔。離家外出發(fā)展,走的雖是致富之路,但往前走了,后面卻有兒子的牽扯……
自從夫妻倆這里開店,那里設鋪之后,正上小學的兒子卞子翔卻因父母忙了生意,就顧不上自己,導致成績節(jié)節(jié)后退。原來五科都在九十多分的成績,而今落到七十幾分,再往下落,成績單上也許就要紅燈閃閃了。卞成中夫婦原以為孩子有他的爺爺奶奶照看,便可以高枕無憂,卻沒料到溺愛孫子的父母只管孫子的吃穿,根本管不了孫子的學習成績。長此下去,生意場上的錢是掙到了,但孩子的前程也就暗淡了。自己掙錢不就為了孩子么?孩子卻沒有前途了,錢袋鼓了,只能是個負擔。
為兒子憂慮的夫妻倆從電視廣告中得知西山學校的全日制、準軍事化管理一定能解決自己的后顧之憂。主意一定,全家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唯恐孫子的學業(yè)被自己貽誤的爺爺奶奶,聽說孫子要遠去西山,喜逢大赦。討厭爺爺奶奶和父母親整天為自己成績絮絮叨叨的卞子翔,聽說可以遠離煩人之家遠去西山學校就讀時,高興的心情就像過節(jié)一樣。
卞子翔一到西山,這里清新而熾熱的學習氛圍,早早晚晚嚴格有序的準軍事化管理,讓這個在家里習慣于一丟課本、二逃家門的小頑皮耳目一新。僅幾天功夫,就被西山學校富有磁性的校風校貌迷住了。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同時,把原本亂七八糟的一日三餐也來個循規(guī)蹈矩,僅僅一個多月,小臉蛋就紅樸樸的人見人愛。
……
原籍江西贛州的廖先生,大概生來就與福建有緣,十六歲那年,青春萌動的他,竟然萌動起福建來。他自小就覺得福建有魅力,福建江西同是紅土地,但江西的紅土地落在大山深處,福建卻不同了,紅土地邊上還有藍海洋,藍海洋的對面又是神秘的臺灣島。對鄰省福建長期的向往化作了他的行動,初一的學業(yè)還沒有完成,少年廖直華就離鄉(xiāng)背井走八閩了。
在福建泉州成家立業(yè)的“江西老表”廖直華當孩子臨近入學年齡,廖直華就回閩打聽哪兒有全托式的學校,七拐八彎地來到了福清。哇!在東張、鏡洋的周邊,整一大片幾所民辦學校都是全托式的學校。廖直華真是高興呀,睜大眼睛在那一大片學校里挑選他心儀的學校。
走近這家,這家說:我這校園好呀。
走近那家,那家說:我這樓房新呀……
再走近一家,又說:我的學費便宜呀……
……
廖直華聽了,心里頭總覺得不舒服。校園好、樓房新、學費便宜……這對家長說,到底有多大的誘惑力?這對學生的學習來說,又有多大的關系呢?面對這家那家,如雷貫耳,但又空洞無物的宣傳,廖直華困惑了。
于是,他帶著懊惱和困惑回到了泉州。這家那家尾隨而來,繼續(xù)宣傳他們學校的校園好、樓房新、學費便宜。廖直華煩不勝煩,一一把來人請出了家門。
回到自己客廳坐下了,妻子給倒了杯水,廖直華端起杯喝下一大口,心情稍有平靜。這時,妻子又打開了電視,用遙控器無目標地一個頻道又一個頻道、一臺又一臺地轉換著,突然聽到有個畫面在說:一切為了孩子……廖直華一聽,心里頓時一陣親切,立刻對正在不斷換臺的妻子叫了一聲:別動,快換回前面一臺。定睛一看,這是福建西山學校的招生廣告。畫面上,規(guī)整寬敞的校園,一隊隊守紀律的學生……親和力特別的強。畫外音明快地介紹著西山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宏圖大略。廖直華快速記下了西山學校的聯系電話,急急忙忙地撥了過去。
接電話的西山人一聽說是學生家長,盛情地問:需要西山學校提供什么服務嗎?
廖直華一聽,立刻耳順,于是就說出自己的孩子正在選擇學校就讀云云。
西山人聽了,承諾說立刻派人登門拜訪。
廖直華耳聽,立刻心熱,于是就道出了家庭住址和門牌號碼。
當天,西山的招生人員就登門了。
一陣見面禮式的寒喧過后,西山來人就提出要先看看孩子。一看這孩子不僅健康而且可愛,于是再次提出要看看孩子在原校做的作業(yè),并言明可在作業(yè)中看出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成績的高低,看看有沒有符合西山學校招生的要求。廖直華聽了這一席話,非但耳順,而且心順,這話多實在呀,并不象廣告滿天,空話滿地的學校,動不動就是校園好、樓房新、價便宜,而沒有關切有關孩子的學業(yè)。動心了的廖直華當即表態(tài)說要隨來人去看看西山學校……
廖直華看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校園,和該有都有的設施設備,廖直華心里真正地踏實了。當場給孩子報了名,并宣布他眼下才三歲的小兒子也將于明年送進西山幼兒園。
從此,西山也就是廖直華的親家了。
……
黃躍騰先生面對著西山學校前來招生的老師,就西山學校硬件軟件,課堂內外、課余生活、寒假暑假等等一應細務都了解得深深透透。
可憐天下父母心,獨子黃君入學西山,單從思想上就幾起幾落呀!
家居福建南安的黃躍騰先生,效仿了家鄉(xiāng)人自古敢拼才會贏,動輒闖蕩世界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于四年前在改革開放名都深圳站穩(wěn)了腳跟,開設了一家專事于電焊產業(yè)的公司。為了穩(wěn)定公司內部人員,防止不正常的、過于頻繁的流動,給公司的生產和經營造成損失。黃躍騰以自己獨特的親和力感化職工,特別重視遵循“民以食為天”這個千古不破的生存法則,在職工一日三餐上下功夫。為了讓職工吃好,黃躍騰夫婦清早出門,驅車市場采購食品,再請廚師精心烹飪。由于是親自采購,伙食費用就不至于無端流失,實實在在地花費在餐桌上,三餐的伙食質量上乘,待員工始終膾炙人口。從中得以口福和實惠的職工安于公司,忠于職守。由于勤儉兼施,業(yè)務量節(jié)節(jié)攀升,公司的知名度很快在深圳內外傳揚開去。
公司發(fā)展了,經濟翻身了,獨子黃君的學業(yè)卻是由于自己的疏于管教,常常出現“滑鐵盧”,特別是小小年紀就超常的精通電腦網絡游戲,更使黃躍騰憂心忡忡。為了讓兒子在公司的電腦機上無游戲可玩,黃躍騰下令公司文員,把電腦有關游戲內容統(tǒng)統(tǒng)刪除。但你今天刪除了,兒子明天就下載上新的,小小十歲的年紀,玩電腦的智商卻超過了成年人。
此外,原本乖得很,口袋里有點錢卻不知道該怎么花的兒子,一迷上電腦游戲,有一回,竟然在短短半天之內,就花去了人民幣三百整。事后,黃躍騰不得不對兒子“緊縮銀根”。左手電腦、右手花錢的兒子,一時間讓黃躍騰憂心無比。
夫婦倆思忖再三,決定把兒子送出家門,選擇名校求讀,一是切斷兒子迷于電腦的所有通途,二是有效控制兒子的經濟來源。
而今的民校很多,而民校里的名校卻是鳳毛麟角,畢竟獨子黃君是自己一切希望中的希望,為了他的成才,夫婦倆煞費苦心地在遍地的民校中選名校了。篩選的時間長達幾個月,最后黃躍騰夫婦就像在一整頭牛身上尋找一根神牛毛一樣找著并確定了西山學校。
一旦決定下來了,黃躍騰又于心不忍了,畢竟兒子是心頭肉,十年膝前,已是父子情深,進了西山,就是難得一見了。情感使然,又使黃躍騰舉步不前。自己給自己收回“成命”。一日,正在公司上班的黃躍騰又見兒子賊頭賊腦溜進公司,糾纏著公司管理電腦的文員,騰出電腦來讓他玩。如此一幕,使得黃躍騰再次痛下決心,送走兒子!
2006年7月20日,黃躍騰夫婦領著黃君走進西山,報名注冊,一小時后,黃君就穿上了西山校服,新鮮得讓他似乎進入了另一世界。
黃躍騰央求西山的師長,能否讓兒子在求學的同時,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訓練。他想,公司做大做強了,必是讓兒子接班的,作為一個未來企業(yè)的領導人,與人溝通,擅于聯絡,再重要不過了。
西山的師長們請黃先生放心,說西山平日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業(yè)余興趣活動,小學部的業(yè)余興趣小組色彩紛呈,有演講、繪畫、音樂、舞蹈……各自選擇喜好的,專攻一項,堅持數年,必有建樹。再說了,如果黃君同學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還可讓他當任班干部,甚至當任班長,協助班主任把整個班級管理起來。這樣,不但可與學校與老師交流,還可以和全班同學交流,日子長了,既能擁有管理能力,更可以從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黃躍騰聞之愜意,遂又轉身面對兒子說:“你說了的,進了福建西山學校,就要重振學業(yè),學之有成,這話算數還是不算數?”
兒子的回答使他喜出望外。兒子回答說:“當然算數!西山學校不是說了,走進西山,就要成就未來。我要成就的未來是:不當爸爸你這樣天天操勞的總經理,而要當指揮總經理干活的董事長!”
黃躍騰喜極而笑,對兒子說:“咱們拉勾,一萬年不翻悔!”
兒子擺擺手,說:“不必拉勾,我叫黃君,君子的君,君子一言既出,四馬難追!”
黃躍騰激情地抱起兒子,東南西北地轉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