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第二節(jié) 榜樣的力量
江西的西山分校全面峻工辦學后,作為董事長的張文彬像愛護自己手足一般地看待和鐘愛著這所新興的學校。每隔一小段,總要去看一看,走一走。到了學校,他總是獨自默默地在校園里走著,想著,似乎在用腳步丈量著這所新校的尺寸。臨到三餐了,連家長餐廳都少進,大多到學生和教職工一起用餐的大食堂去排隊掏錢買飯菜。大家見董事長也來排隊,很不安,便恭請董事長不必排隊,直接到窗口買飯菜。張文彬見自己的到來亂了排隊隊伍,心里更是不安,示意大家不必謙讓。老師們見董事長執(zhí)意排隊,也就不再推讓,但心里卻是感佩。特別讓西山分校領導和教工們不安的是,因為董事長常常忙工作,轉校園誤了食堂開飯時間,食堂沒飯菜了,董事長竟然一聲不吭,餓著肚子回宿舍喝茶。分校的領導們知道了,都紛紛來陪。可董事長卻說餓一頓二頓不礙事,因為他身上的“膘”太厚了,堅決不要任何人陪喝茶,說:“你們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工作不拉下,我比吃什么酒席還滿意!”于是,江西西山學校的教職員工們大為感慨:一位擁有幾個億資產(chǎn)的大董事長怎么就沒半點架子,倘若換了他人,還不好酒好菜、前呼后擁地伺侯?
從一名普通教師提拔到江西西山國際學校擔任招生辦主任的王勝,常常對他的同事和學生說:“總校長張文彬,其人其事就是一本厚書,而且還是一部讓人很難讀懂的厚書……
早年張文彬棄文習武,雖練得一身少林功夫,文化卻是單薄。有人戲說練武的人為“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張文彬常以此為恥。于是,無論是在福建的西山還是江西的西山,總是忙里偷閑,有書讀書,有報看報,不懂的字便查閱字典,一一認出。非但如此,張文彬還準備研究《資治通鑒》,走向知識的深度。他就信了“自學成才”這四個字,還信了“持之有恒”的道理,留心了,自然處處都是學問。就是召開各種會議,也在桌前放置一個微型錄音機,把自己講的話悉數(shù)錄下,回屋獨處后,反復放聽。借此聽聽自己哪句話說對了,哪句話講錯了,對的為什么對,錯又錯在哪里,從中追究自己的“責任”,以此快速提升自己的講話水平。不提升當然不可以,一個有著萬名學生,數(shù)千名教職員工的西山教育集團董事長,沒有水平應對不了。每天每日,有多少話要講,有多少事要做,講得好不好,做得好不好,都在大家的耳里、心里、印象里。倘若留給他人的全是不好的印象,你這個董事長還怎么當?西山還怎么發(fā)展?
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一次,張文彬在校園里徜徉時,發(fā)現(xiàn)花圃里用灌木種的“求”字沒有打勾,即把當時的三處主任郭修強叫了來,就少那么個“勾”,給郭修強上了一節(jié)課。
愛生如子是張文彬的一大口碑,有一回,有個學生半夜起來解手,看看外頭下著雨,便沒到廁所,找個就近的墻角撒完了事。巧的是,被自己的教練瞅見,那教練見班里的“小刁民”竟敢在自己眼皮底下隨地小便,揚起手就給了一巴掌。張文彬接到投訴后,把那打人教練叫了來,吼道:“你敢打我的學生一巴掌,我本該還給你兩巴掌!但本校長今天給你講點文明,你自己閉門思過去吧!”說完了,還不解氣,隨手又一拳砸在跟前的飯桌上,又吼了一聲:“誰敢打我的學生,我就要請他從哪里來再回到哪里去,吃不了就“兜”著走。”在場的人嚇得連大氣都憋住不敢呼出來。事后,人們都說:張校長一發(fā)起火來就驚天動地。
個性突出、愛憎分明的張文彬,有關疼愛學生的例子實在太多,倘若真要想寫他一本書,關于“愛”的故事至少得占去大半本。
有一回,高三一位物理老師患上胃癌晚期,住院治療期間,張文彬親率全校中層以上干部前往探望,并送上慰問金兩萬元。回校后,又發(fā)動大家獻愛心,小小半天,就捐上了七千元……
人都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西山的人多了,也什么人都有。在過去的歲月里,曾有這么一對夫婦,被學校派去漳州地區(qū)招生,竟然利用校辦主任的職權帶走學校一筆相當可觀的費用,連同一筆豐厚的招生費用,“卷席”一空,從此失蹤。其老婆呢?也利用自己掌管物品的便利,“慷慨”得用汽車拉走不少值錢的東西。夫婦倆一夜之間消失之后,西山為之嘩然,以為張文彬要窮追不舍地討回錢財。不想大氣的張文彬竟連句話都不說,也沒有任何行動,更令人費解的事還在后頭。那卷財逃走夫婦中的“婦”失蹤一些日子后,竟然還回到西山來,伸手向張文彬索討一萬元招生押金,張文彬還是不動聲色地如數(shù)付給……如此舉動,使原本就嘩然的西山更嘩然了。事后,張文彬說:“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一定是他們家里發(fā)生了重大困難,不然,何必這樣?其實,有困難可以對我直說,我一定會支持的,要我的錢容易,要我的感情也不難。”
更新時間:2015-11-05 14:51:19 | 閱讀: 次 | 編輯: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