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第六節(jié) 陽光燦爛的學生在陽光燦爛的西山校園
在西山學校第二屆藝術周上,初中部初三年級的張世文和陳瑞虎,這兩個陽光燦爛的少年雙雙登臺主持了色彩斑瀾的文藝節(jié)目,陽光少年的陽光臺詞博得了萬名學生的熱烈掌聲。
藝術節(jié)期間,恰逢中央電視臺青少年節(jié)目中心少兒頻道先后四進西山采訪,在長達一個小時的采訪西山節(jié)目當中,張世文和陳瑞虎又都出足鏡頭,為央視制作節(jié)目的編導嚴雪松說:“這兩位同學的陽光代表了西山一萬多學生的陽光,讓西山的陽光照向全國”。
單從張世文的俊美和陳瑞虎的文雅外表看,不會有人說他們都出自于農耕之家,不是官宦之家必是藝術門弟,至少也會是百萬千萬的當代“大宅門”。而事實卻是相反,他們不但是根根底底的農民子弟,而且還是很有特點的鄉(xiāng)村小子。
張世文的家鄉(xiāng)福建連城縣,縣名有價,價值“連城”啊。而實際上,卻又是中國大地上很有點名氣的窮鄉(xiāng)僻址。當今,很有點誘人的閩西八大干之首的地瓜干就出自連城。閩西之所以盛產地瓜干、蘿卜干、菜干、筍干、豆腐干、老鼠干、豬膽干……就因為它自古以來山高路險,人煙罕至,農人收成許多的農產品運不出去,只能曬制成干貨,以備饑餓之需。年深日久了,也就成了特產,名揚八方。又因為貧窮,“造反”的人也多,就說張世文所在的連城新泉鎮(zhèn)就是很早建立蘇維埃政權的紅土地。
張世文在新泉的家離連城縣城有百里之遙,雖是偏遠鄉(xiāng)村,地方水土卻是養(yǎng)人,不但米谷充盈,且副食品名牌眾多。張世文的祖父和父親這兩代人都以耕種為主,殺牛為輔。因為兩代人殺牛,被殺之牛也就不計其數。殺牛殺久了,也就殺出了名堂,方圓百里的沒有不知道張家的。因為家中殺牛,張世文吃起牛肉來就吃出了文化,把牛身上的牛肝、牛肚、牛百葉之類等等九種雜在一起下鍋,兌上特制的米酒,其香撲鼻,其味誘人,其質脆嫩,年年代代被連城人稱作為“涮九品”,其中的故事膾炙人口。
因為養(yǎng)牛、買牛、殺牛,如今的張家在五谷豐登的基礎上,又有不薄的收入。張世文之父,一邊是殺牛不眨眼,而另一邊對兒子世文卻是慈父柔腸,不但愛意綿綿,而且還鐵心讓兒子日后成才。正因為有此大志,才不辭數百里遠途,把世文送進了西山學校。
把孩子送進西山后,果真隧了心愿,原本一個屠夫的后代,學業(yè)節(jié)節(jié)攀升不說,且還被西山養(yǎng)育成一個陽光十足的翩翩少年。上中央電視、登文藝舞臺、刊報紙雜志……什么搶眼,他就上什么;什么知名,他就干什么。
自己成長起來了,于是他就十分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家鄉(xiāng),感恩西山學校。他在一篇《感激上帝》的文章中寫道:……我感激,感激上帝對我的恩惠,感激上帝賜于我一切……正因為有了石縫間頑強不屈的生命,落涯者因為有了生還的希望;正因為有了雪山上莊嚴神圣的生命,攀登者有了征服高峰的勇氣;正因為有了勇于沖出長空的生命,鶯飛穹戾天者有了縱橫寰宇的豪情……
張世文在該文中寫到了眼睛,寫到了生命。最后,張世文寫道:“朋友啊,讓我們一起用我們對生活最真誠的熱情來感激上帝對我們的恩惠吧!”
張世文說他在文中所說的“上帝”就象征著他要永遠感激的父母、家鄉(xiāng)和學校。他同樣也以另一種心愿祈求上帝保佑,所有我愛的和愛我的人平安……幸福……開心……
張世文以美好的心靈所祈愿的一切都會是美好的!
愿他在西山一步步走向未來……
……
陳瑞虎的家鄉(xiāng),從省份看與張世文一樣,同一個福建。從縣份看,就大不相同,張世文身在閩西,而陳瑞虎卻生在省城福州與閩南泉州的中間,莆仙地區(qū)的仙游縣蓋尾鄉(xiāng)。父母生養(yǎng)瑞虎之前,曾有了瑞龍,瑞虎之后又跟來個瑞豹,龍、虎、豹三兄弟,光聽名字就挺嚇人的,其實一個比一個文弱。就說他陳瑞虎,打小就在鼻梁上架一幅近視眼鏡,就他這樣的一只“老虎”,非但吃不了人,稍不留神就要被人“吃”了。無論自己還是別人,都說陳瑞虎是“紙老虎”。
莆仙那個地方,也算福建“八閩”中的一閩。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自古就山多地少,窮得很有點名氣。莆仙既是八閩之一閩,不但難逃窮運,而且還因為人口特別的稠密,一丘糧田幾個人搶著耕,一碗稀飯幾個人爭著吃,窮得就尤為悲壯了。就因為家家戶戶門前都貼著一個“窮”字,因此,家家戶戶都往外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能走向全國的走全國,能走向世界的走世界。因此,幾乎中國各地,以至世界各地,大多有著“莆仙一條街”,其意就是這里整條街都是莆仙人。說來各地逃難,或來各地發(fā)財都可以,反正是走出來了。
陳瑞虎的父母也走出去了,一去就去了個武漢,辦起一個專售膠類產品的超市,也就從一點一滴開始奮發(fā)圖強了,讓陳瑞虎跟著年邁的奶奶在鄉(xiāng)村小學里念書。但既然陳家老二名上了“虎”,盡管文弱,也還是“虎”,也就處處鬧騰,學習成績也就“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停停歇歇,好好壞壞。奶奶年邁了,管不了他了。偶有回鄉(xiāng)的父母,見虎兒的成績單上不但難有驕人成績,而且不及格的紅燈在成績單上到處閃爍。想想不可繼續(xù)放任,否則,總有一天“畫虎不成反類犬”,那就誤大事了,因此就果斷把虎兒送出莆仙,進入知名度日甚的西山學校。
而就是這個西山,還真的把陳瑞虎培養(yǎng)得像了一只“虎”……
走進西山的各路學子,只要“沐浴”了西山風的,大多在力爭上游,尤其從全國各地來的名師,手把手的潛心教學,使逐步學進了知識的陳瑞虎,逐年的勤奮了起來。他日益發(fā)覺知識海洋里的知識既是五光十色,又是無窮無盡,真是別一般美好的世界。
正當他逐年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并嘗到了擁有知識的甜頭之后的一個假期里,他回到了家鄉(xiāng)。到了村口,他遠遠看去,正巧,他看到了在村子里蹣跚而行的奶奶,佝僂的背影,顯露出八十二年的滄桑歲月,年老的一代已經年老了,新生的一代再不奮發(fā),如何能撐持起這未來世界的大廈!……
年邁的奶奶的背影給了陳瑞虎上了一堂在課堂里無法聽到的人生課程。
陳瑞虎如同一只小猛虎一般地奮發(fā)了,一個“猛虎上山”,陳瑞虎在擁有900多名學生的初一年段,一舉躍上了前十三名。學習優(yōu)秀了,班學習委員就非他莫屬。班主任王勝,實實在在喜歡上了這只學習上的小老虎。一次,王勝撫著他的肩膀對他說:“你是你父母的兒子,但你長長久久地在我身邊,我總覺得你至少是我半個兒子……”班主任王勝的這句話,讓遠離父母的陳瑞虎真切地感受到古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王勝老師和西山諸多的老師們,不就是自己的父母嗎?
不久,江西的西山國際學校的崛起,王勝老師被遠調江西。離開時,王勝老師拉著陳瑞虎對其他各課的老師們說:“這是我的得意門生,培養(yǎng)成功了,他不但是今天西山的精英,也是未來社會的精英,拜托各位……”臨別時,又像對待同志和兄弟一樣,緊緊地握了握陳瑞虎的手……
王勝老師那幾句話和那非同尋常的一次握手,讓陳瑞虎記住了很久很久,或許能使這只“小老虎”終生受益!
幸運的陳瑞虎真是幸運,優(yōu)秀的王勝老師離去了,而優(yōu)秀的夏敦銘老師又來了。無論遠離的老師還是走近的老師,都把陳瑞虎當成了“半個兒子”……
陳瑞虎真是感恩老師,感恩西山!
老師們的愛時時激勵著陳瑞虎,他深切地感謝,自己如果不把學習搞好,不把班級和學校里的事做好,就無顏面對老師、面對學校。因而,他愈發(fā)地勤奮了。
一天,陳瑞虎和張世文等同學發(fā)現了夏老師的生日,這兩個同班“兄弟”就約同了全班同學給夏老師過55歲生日,一個巨大的蛋糕,一首人人皆唱的生日歌,把個夏老師感動得盈盈淚水……
陳瑞虎和張世文都在想,當初為什么就沒有去發(fā)現王勝老師的生日呢?王勝老師從福建去了江西,隔省之遙,一定山高路遠,陳瑞虎和張世文都說:“什么時候,也像送夏老師一樣送個大蛋糕,唱一首生日歌給王老師……
同班同宿舍,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陳瑞虎和張世文,不僅在學業(yè)上遙遙領先,而且在課外社會活動方面旗鼓相當的并肩前行。
2005年暑假,陳瑞虎和張世文都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夏令營,一同遠上北京,當他們高站在長城,站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滄海桑田的基石之上時,他們目擊千萬里,既看到了自己的未來,也看到了西山的未來、祖國的未來、世界的未來……
更新時間:2015-11-05 15:47:34 | 閱讀: 次 | 編輯: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