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第三節(jié) 日后要孝敬老爸一個億的西山學子
“臭小子,你就在學校好好學習吧,老爸我走了。”
“臭老爸,您走好,不遠送……”
在西山學校小學部十六號學生樓二層,準三年級學生吳汪聰向已經走到樓下的父親吳焯隆招招手告別。
當父親說“臭小子”的時候,一腔慈愛凝聚在臉上,而當兒子說“臭老爸”的時候,眼角已噙著孝敬的淚滴,無比親密的父子倆用這種特殊的言語和告別方式,體現(xiàn)著濃濃郁郁的父子情。
父親越走越遠了,早已淡出了兒子的視線。兒子居住的宿舍樓也早已隱匿在校園里的蒼松綠樹之中,但行走在校園大道上的父親還是頻頻回首,盡管看不見,但校園深處有自己的兒子。回頭了,也就似乎“看到”了,“看到”了,心里也就高興了。吳焯隆邊回頭邊想這次兒子放暑假回到長汀家中,過去沒有的孝心這回有了;過去沒有的懂事這回也有了。早晨,兒子按照學校的生活習慣早起了,會在父親房間門口擺放好拖鞋。餐桌上,盛滿一碗父親愛喝的米粥放在桌前涼著;午飯,吃飯前總要為父親拿上酒杯斟上一杯米酒。既給父親喝酒,又給父親防酒醉,餐餐都得忠告一句:只許一杯,不許再來……晚上入睡前,兒子為父親端上了洗腳水,就像央視公益廣告里情節(jié)幾乎如出一轍。水端來了,總有一句:爸爸,洗腳……每當吳焯隆與汪聰媽媽因不同意見爭執(zhí)的時候,兒子必定上前“勸架”,拉過爸爸“批評”說:“爸爸聲音太大,肯定不對!”說完又去拉過媽媽“批評”道:“媽媽太過啰嗦,也不對。”到底誰對?噢!是兒子對。
平日里,父子倆就“鬧騰”在一起,只要父親坐著,小汪聰夠得上。就總要像爬大“樹”一樣,爬上父親的脊梁,騎在父親的脖子上,哈哈哈的當上了將軍,滑下來了,再騎,直騎到自己得意為止,直把自己號稱的將軍當膩歪了為止。
每當兒子騎在老子頭上的時候,原本非常平等的父子似乎不“平等”起來,因為兒子成了“英雄”,老子卻是“狗熊”,但“平等”是父子情,“不平等”更是父子情。此情很深很深,此景很美很美……
小汪聰不但有如汪洋大海一般的遠大志向,而且自幼時起就聰明過人。當他還只是幼兒園里的一個小屁孩的時候,就聰明得心計頻出。有一年小汪聰5月26日的生日快到了。他實在想把幼兒園的老師請到家里來,參加自己的生日晚餐,分享自己的生日蛋糕。于是對幼兒園老師說:“我快過生日了,爸爸媽媽請老師到家里來”,轉身又對爸爸媽媽說:“我過生日那天,老師說要到家里來向我祝賀。”生日了,老師難拂“家長”好意,來家了。很快,小汪聰美麗的謊言被“揭穿”了,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被小汪聰美好的心意而皆大歡喜。
小汪聰從小娃娃長成小兒童了,蹦蹦跳跳地走出了長汀幼兒園,該上小學的小汪聰又該走向哪座小學呢?
吳焯隆夫婦想了很久很久,也想到了很遠很遠。他們共同的一個心愿就是要為天資聰慧的小汪聰選一所優(yōu)秀的學校,讓自己的兒子在優(yōu)秀的學校里優(yōu)秀起來。尋尋覓覓幾多回,最后,夫婦倆確定在福清緊鄰的兩所民辦學校之間選擇,又是一番權衡和挑選,最終把決勝的“棋子”放到了西山學校。
2004年8月下旬的一天,吳焯隆夫婦帶著兒子前來西山學校報名。走進西山,哇!好大好漂亮的一座校園。父親吳焯隆感慨地對兒子說:“孩子,西山學校的張文彬董事長真有本事啊!把西山學校辦得這么大這么好!”
小汪聰聽了,往近處瞧了瞧,又朝遠處看了看,認認真真地應了父親一句:“我長大了,要比這里的董事長還要強!”
童趣?戲言?誰敢說這就是童趣?這是戲言?
據(jù)說美國人把每一個美國兒童都當成未來的美國總統(tǒng),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因此才對所有的美國兒童重視有加。有一位姓黃的美籍華人,生了一個小娃娃。因為一場原本并不罕見的“黃疸病”,而驚動了美國政府,立刻付之以重金,免費為這個小美籍華人送進上好的醫(yī)院,給予精心的治療。他們之所以如此倍加重視,就因為他們把這個小美籍華人當成了未來的美國總統(tǒng),不管這個小美籍華人將來做不做美國總統(tǒng),但他們有這種認識,就出現(xiàn)了他們的行為。
誰能說美國人這種認識不對嗎?
走著瞧!也許日后的小汪聰?shù)氖聵I(yè)還真的超過了今天的董事長張文彬,難道有誰不信嗎?!到了小汪聰實現(xiàn)諾言成功的那一天,張文彬一定會為自己學生的成功而欣慰不已!因為這正是張文彬辦學之目標。“只有他的學生們都成功了,他自己才是成功的!”這是張文彬常常講的一句話。
當小汪聰說完“我長大了,要比這里的董事長還要強!”這句話之后的幾秒鐘,小汪聰仰起頭,面對父親,再次認真地對父親說:“到時候,我孝敬爸爸1個億!”
童趣?戲言?誰敢說這就是童趣!這就是戲言!
……
吳焯隆是地地道道的福建長汀人,祖祖輩輩了,就在閩西最角落的一塊土地上生存著,緊鄰江西的長汀縣曾經小有輝煌過,汀州府的稱謂曾經讓每一個長汀人都為之驕傲。但是今天作為整個中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縣份之一,長汀人在愁眉百結中不得不奮起了。他們修渠整道、植樹造林,以改變山河的氣概改造著家鄉(xiāng)的每一寸土地!
在市場經濟的潮流中,他們又紛紛走出鄉(xiāng)鎮(zhèn),走出村莊,走出紅土地。就看吳焯隆所在的南山鄉(xiāng),他所在的小小自然村走向縣城安家落戶的就有近200戶人家。村民們的足跡已經遍布南昌、廣州、深圳、成都、昆明、杭州、南京、北京……單就吳焯隆,他不但已經在福建本土和鄰省江西、首都北京等地經營有方。“小”有致富,而且還把觸角延伸到邊陲西藏。誰都知道,青藏鐵路線的成功連接,給所有的人都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倘若不在這個時候前往淘金掘銀,時機一旦錯過,到時候就只能去拽大肥豬的小尾巴了。
于是,這次,兒子小汪聰回長汀暑假一月后,吳焯隆就果斷把兒子送回西山。2006年7月26日父子倆,老父一句:“臭小子,”兒子一句“臭老爸”的告別之后,吳焯隆就將只身前往西藏考察市場。看看西藏同胞們有什么或缺什么?西藏有、閩西沒有的,搬回來,西藏沒有,閩西過剩的,送過去,生意就這樣做起來。
在西山十六號學生宿舍樓里,小汪聰在父親如山背影的幻覺中取了二年級期末的成績單,又一遍看著上面寫著的:語文95,數(shù)學99,英語94……的成績。在父親如山背影的激勵下,小汪聰發(fā)誓:要在三年級的每一天都比二年級勤奮,學出好成績,在今日回報父母,于明天報效社會、報效國家!
祝愿小汪聰學業(yè)有成,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讀好每一天的書,走好每一步的路,上好每一級的人生臺階。要不然,他將來以什么力量超過他的校長張文彬,又怎么去創(chuàng)造1個億報答父母呢?
更新時間:2015-11-05 16:23:17 | 閱讀: 次 | 編輯: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