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首頁 | 新版首頁 |
班級網站管理登錄 | 注冊

微信掃一掃

招生電話:

0591-85316863

投訴建議:

0591-85314300

西山學校全國統(tǒng)一免費咨詢電話:0591-85316863

當前位置首頁 > 福建西山學校 > 走進西山 > 媒體報道 > 正文
熱門標簽領導關懷 張文彬 招生專欄
浙江教育即時報報道:西山教育集團董事長張文彬:辦好教育, 就是對社會的負責
時間:2013-07-01 20:22:11  來源:福建西山學校  閱讀數:次  編輯:xishanxuexiao
 
 
  在福建,說起民辦教育的領軍人物,很多人都提到一個名字:張文彬。而這個名字,和溫州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當“溫州好人,善行天下——尋訪雷鋒精神的溫州印記”采訪組尋訪至福州時,張文彬的故事被當地的溫州人一次又一次提起:

 

  從僅有20名學員的“武館”到如今擁有兩萬多名師生、擁有福建西山高級中學、福清西山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西省西山學校、南昌市西山高級中學、廈門安防科技學院等5所院校的西山教育集團,張文彬,這個來自溫州樂清大荊的小個子,僅僅用了大約15年的時間。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數以百萬計的在外溫州人中,張文彬是個特例——相比其他行業(yè),辦教育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要多得多,獲取的利潤卻要少得多、慢得多。

  習武出身的張文彬,究竟以怎樣的價值觀和人生信念,在洶涌的“溫商潮”中,選擇并辦好了教育?

  認真,是做事的前提

  1994年,張文彬懷揣300元,南下福建,在福州福清南少林遺址旁,與人合伙辦起了武校,從此扎根。

  記者: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您當時選擇辦學時,覺得自己最大的立足之本是什么?

  張文彬:我1969年出生在樂清大荊。大荊習武的人比較多,我自幼深受影響。10歲就一個人到河南嵩山少林寺跟隨當地老師習武,1989年離開,其間,我拿過國際武術散打擂臺賽的冠軍。這10年的習武經歷,我不僅練就了武藝,更重要的是鍛煉了意志。練武的艱苦常人難以想象。我想,吃過這種苦,其他苦就不算什么了。所以當我決定離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時,我最大的本錢就是能吃苦,不服輸。這是任何人做好事情的前提,不管是哪里人,在哪里打拼,都一樣。

  記者:創(chuàng)業(yè)肯定是艱辛的,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一路走來的歷程。

  張文彬:辦學校,有痛苦的地方,更多的是幸福。1994年,我在福州當地收了20個徒弟,老師就我一個人,學員從幾歲大的小孩到二十多歲的青年。我既負責教他們習武,也負責他們的飲食起居,確實很艱苦。有一次我母親來,看到學校后很心疼,說:“賺點錢就回家吧。”但我做事情有個信念,認準了就不后退。辦學校不是開店,想關就關,有那么多孩子跟著你學呢。

  我覺得,辦學校就像種樹,有的人第一年施肥,第二年就急著采摘。但我不是,我培育它十年再采摘。學校漸漸壯大,第二年學生72人,第三年學生183人,到第五年就突破千人,第六年又翻了番。

  創(chuàng)業(yè)的苦,我從來不過多地回憶。我只知道,認準一件事,就要盡全力做下去,一定要做到最好。

  品質,決定人的命運

  從1994年創(chuàng)辦以來,學校的經濟收入大部分都投入建設。在利潤上,投資人的回報不算高,但學校對社會的回報,卻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當記者請張文彬介紹下學校成果時,張文彬的眼神里流露出自豪,聲音也高亢了許多。

  張文彬:孩子們所取得的榮譽實在是太多啦。對辦教育的人來說,孩子爭氣,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回報。

  培養(yǎng)武術人才,是我最初的夢想。1998年,學生獲得學校第一個全國武術冠軍。2002年,福建省第十二屆運動會上取得7金2銀1銅的成績;2003年,福建省青少年兒童武術套路錦標賽上,獲12枚金牌、13枚銀牌、14枚銅牌,金牌數和獎牌數均列第一;2004年,又榮獲18枚金牌、團體總分第一……

  從武術學校,到文武學校,再到現(xiàn)在的綜合性學校,我的辦學觀念也漸漸轉變。我認識到,讓更多的孩子在學習的同時,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品質才是更重要的。現(xiàn)在,我們學校的中考、高考成績越來越好,每年都有學生被清華、北大等名校錄取。因為學校注重品格的培養(yǎng),這些孩子在高校也非常出色。

  記者:校訓可以體現(xiàn)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西山學校的校訓是什么?

  張文彬:說來慚愧,很多人都問到這個問題。但我認為實際行動比口號更重要,所以一直沒有正式的校訓。但這幾年我也在總結。我最看重這樣幾句話:吃苦耐勞的精神,持之以恒的作風,拼搏向上的意志。這幾句話也是我的親身體會。我認為,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康的體魄和人生信念,比考試成績更重要。

  辦學初期,來我們學校的很多是父母難以管教的問題少年。轉變他們的品質,才有可能讓他們好好做人,認真做事,刻苦讀書。

  價值,看對社會的貢獻

  無論作為商人,還是教育家,張文彬無疑是成功的。在采訪中,張文彬多次提到: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人的一生。

  記者:您怎樣看待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

  張文彬:這個問題有點大,我只能從我的經歷來說。每個人都有追求個人價值的權利,成功的人,必定是特別注重追求個人價值的人。但如果你追求的事業(yè)沒有社會價值,那個人價值也將無從體現(xiàn)。做好事情的前提,是讓社會認可你。社會價值實現(xiàn)了,金錢也好,個人價值也好,才會隨之而來。

  記者:您怎樣看待一個人的社會責任?

  張文彬:我覺得我辦好教育,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負責。除此之外,企業(yè)家也應該力所能及在其他領域回報社會。比如慈善,有精力的,親力親為做些助人的事,時間不夠的,就捐些錢給慈善機構,讓專業(yè)人士幫助你去做。

  采訪手記:

  作為一名習武者,張文彬說話很直。談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張文彬沒有豪言壯語。他覺得辦好自己的學校,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負責。

  作為民辦學校,追求一部分利潤是應該的,但學校沒有一個學生因為家庭變故無力交學費而被趕出校門。張文彬覺得,這也是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xiàn)。

  對于做善事,張文彬同樣說得很樸實:有點能力,就去幫助一下別人咯。但據記者了解,多年來,張文彬累計向社會各界捐款已達千萬元。而大部分捐款,低調的張文彬很少用個人的名義捐贈。

  盡管張文彬說,離雷鋒的境界還差得遠,自己只是一個一心想把事情做好的人。但無論是從艱苦創(chuàng)業(yè)、盡心盡力辦好學校,還是積極行善,張文彬所體現(xiàn)的品質,很多都與“雷鋒精神”所表現(xiàn)的愛崗敬業(yè)、助人為樂等品質一脈相承。

西山教育集團旗下學校
Copyright©1994-2025 西山教育集團 版權所有 全國咨詢熱線:0591-85316863(福建西山學校)
閩ICP備10203392號-2 閩公網安備 35018102000197號
幼兒園更新統(tǒng)計 | 小學部更新統(tǒng)計 | 初中部更新統(tǒng)計 | 高中部更新統(tǒng)計 | 職專部更新統(tǒng)計 | 電視臺更新統(tǒng)計 | 騰訊視頻一 | 騰訊視頻二 | 騰訊視頻三